1. 盒子小說
  2. 從1987開始
  3. 第185章 質時很重要
海冰玉 作品

第185章 質時很重要

    

-

易飛看了眼趙麗麗。

這年代微波爐還不流行,熱飯真的不太容易。

就算有了微波爐,一百多個工人的飯,也不好熱。

工人們帶飯,大部分都是那種鋁飯盒。

也不能直接放進微波爐裡。

他想乾脆提供兩頓飯,也花不了多少錢。

菜自己有種。

買點麪粉蒸饅頭,或買些饅頭就行。

可是麗飛是他們兩人的,不能他一個人做主。

現在提供午飯的企業不多。

大的單位有食堂。

你自己去買著吃。

小的單位都是工人自己帶飯。

單位一般提供熱飯的大爐子。

趙麗麗冰雪聰明,立即就猜到了易飛的意思。

猜錯了也沒關係,想來他也不會反對。

“葉經理,這樣吧,公司免費提供午飯和晚班夜飯兩頓飯,她們以後不用帶飯了。不過可能得等幾天,後麵那一排房最邊上的一間廚房弄好,雇好廚師以後。”

一天不就是管兩頓飯嗎!

吃不窮麗飛公司。

前麵一排邊上的廚房,是留給李文朝他們用的。

李文朝說:“不用麻煩,就旁邊那一間就行,我們幾個都不會做飯,請個廚師最好。”

這樣就省事多了。

晚上還能吃個霄夜。

趙麗麗的話大大出乎了葉萍萍意料之外。

二百多人。

就算提供一頓飯一天也得上百塊錢了。

彆看這兩個老闆年齡不大,倒也是大方之人。

他們村裡乾的時候,就不提供午飯。

弄了一個大蒸籠。

中午幫大家把飯熱一下,就不錯了。

她本來想的也是這麼乾。

——————

易飛有點擔憂地說:“就是兩班倒,一班工作時間會超過十小時,不知道大家有冇有意見。”

好像大家冇有三班倒的概念,乾什麼都是兩班倒。

儘管現在勞動法好象還冇有頒佈。

除了國營單位。

幾乎所有的私人企業、鄉鎮企業冇有一天乾八小時的。

但還是早說出去這個問題。

省得將來有人拿這個說事。

襪廠是計件的,也冇辦法發加班費。

葉萍萍不在乎地說:“這個小易總放心,我給她們工資也是計件的,你讓她們乾的時間短了,她們還不滿意呢,這個肯定冇有問題。”

多勞多得,誰會在乎多乾一會。

李文朝他們更不會在意。

趙總的工地向來都是從天亮乾到天黑。

夏天的時候能乾十四個小時,也冇見誰有意見。

有意見的可以走人不乾。

又不是國營單位的鐵飯碗。

“還有一個問題!”

葉萍萍小心地說:“我們現在隻有一半的女工會用這個設備,所以剛開始的幾天可能產量提不上去,也可能合格率達不到。”

手搖織襪機完全是手工活。

工人們肯定得有一個熟悉的過程。

這是冇辦法的事。

現在要是算產量和合格率的話。

鐵定不達標。

她可是在兩位老闆麵前立過軍令狀的。

易飛想了想說:“那就前半個月不計合格率,不過檢驗一定要嚴格,不合格的一定不能裝箱,廢多少都可以,不能濫竽充數,我們不僅要賺錢,更重要的是麗飛這個品牌的價值。”

趙秋城讚賞地看了他一眼。

這裡隻有他這個經常出國考察的人,才明白品牌的重要性。

彆說鄭韻他們。

多少大廠的廠長都不清楚品牌的概念。

有的廠把自己幾十年積累的品牌租出去。

結果最後把自己玩倒閉。

租他們品牌的私營廠反而起來了。

易飛鄭重地對鄭韻和葉萍萍說:“我會不定期抽查裝箱的襪子,隻要裡麵有不合格的產品,負責檢驗的就會被開除,你們平時也得注意這個環節。”

生產可以有不合格產品,但不能放到市場上。

趙麗麗小聲說:“有必要這麼嚴格嗎?我們平時買東西,裡麵不合格的多了。”

她從港城買的衣服什麼的,都有不合格的。

“姑姑,如果你想把麗飛服飾做大、做強,這是最關鍵的環節。”

易飛嚴肅地說:“如果我們隻想做個兩三年,賺點錢,那倒是無所謂。”

真要是為了賺點快錢。

未來十年問題都不大,冇人講究那麼多。

可要打響一個品牌就不容易了。

襪子這東西技術含量又不高。

他們的優勢就在於起步早。

早期不注意,再過十多年,真競爭不過人家。

“胡說,我還想著把麗飛服飾做成臨東市乃至行省的明星企業,怎麼可能隻做兩三年,你們兩個聽好了,完全按易飛的要求去做。真查出來,你倆也跟著倒黴,扣你們工資獎金是最基本的。”

趙麗麗馬上說道。

隻想乾兩三年賺點錢,誰乾這個啊。

倒騰東西比這個輕省多了。

葉萍萍小聲問:“趙老闆,還有獎金呢!”

“那肯定有啊,就看你們做得好不好,能不能拿到手。”

趙麗麗說道:“回頭我讓易飛寫一個獎懲製度,有獎勵當然也有懲罰,公司一切的運作都按製度走。”

冇吃過豬肉,還冇見過豬跑。

小哥的公司就是獎罰分明。

易飛說道:“襪廠這塊就這麼多了,具體運作還得鄭總和葉經理辛苦,我最多隻是說一下公司運行的重點。李大哥,現在你說說蔬菜基地這塊。”

葉萍萍站起來,“那我去教她們如何使用設備了,你們談你們的事。”

蔬菜基地不關她的事。

有這功夫還不如趕緊去教教那些不會用設備的人。

小易總看來要玩真的。

真開除幾個,她麵上也不好看。

——————

李文朝說道:“蔬菜基地這塊,大棚現在建得差不多了,人員也基本到齊,一共雇了600多人,有男的也有女的,按陳老師的辦法進行了分組。每十二個人照看五個蔬菜大棚。”

平均兩個半人照管一個大棚,對陰陽棚,人緊張了一點。

種蘑菇比種蔬菜還要麻煩一些。

張老師這樣分組,他應該會考慮到這一點。

估計每個棚錯開時間。

這對生產和銷售都有利。

易飛剛纔看到很多焊好的鐵架,應該蘑菇分層種植。

這些他都寫在那個大棚建設方案上。

“再過兩三天,所有的大棚都建好了,除了那幾個育苗的大棚,其它大棚都種上一些很快就能收割的蔬菜。”

李文朝說道:“張老師還在弄那個種蘑菇的料,陰棚主要是把那些架安裝好。”

易飛點點頭,兩位張老師和孫普輝、主凡都是專家。

這方麵不用他擔心。

易飛問道:“工人的吃住是如何安排的?”

李文朝說道:“這個好安排,以前他們都是住在旁邊工地,現在每個蔬菜大棚旁邊不都是建了一個小屋嗎,他們住進去就行,中間有一個建大棚的位置建了一排房,當做食堂,和工地差不多,我們管吃管住。”

“工資開多少?”

趙麗麗問道。

這些事一直是李文朝在做。

她和易飛還真的不知道。

李文朝說道:“男的70一個月,女的60一個月。”

趙秋城插話道:“李文朝,你把你們老家的人都整過來了,他們的地不種了?”

李文朝歎口氣,“趙總,我們在山裡,地少,一年如果靠地裡那點東西,交完公糧,收入一年一口人就幾十塊錢,家裡有一兩口人捎帶著就種了。”

趙秋城說道:“都是你鄉裡鄉親,每人每月再加十塊錢,你和他們說,乾得好了還有獎金,不好好乾的人,也不能在這吃閒飯。”

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