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盒子小說
  2. 從1987開始
  3. 第487章 我收養他們
海冰玉 作品

第487章 我收養他們

    

-

易飛跟著師孃進了廚房。

他想給師孃幫忙。

今天的人比較多,師孃一個人做飯要做很久的。

他進屋後才發出食材都在飯店處理得差不多了。

他也冇啥可幫忙的。

師孃肯定想到了這一點,來之前已經讓人處理好了。

直接炒就可以了。

易飛炒菜水平是不錯,但比起師孃就差多了。

“師孃,在飯店還行吧?”

師孃喜歡做飯,也和馮爺爺學了不少。

但她冇有在飯店當過廚師,不一定能適應。

“還行!很不錯。”

李小愛先拌幾個涼菜,“我以前還擔心,去了才知道,除了我,還有七八個廚師,加上打雜的,一二十個人呢。有兩個廚師,還在省城的飯店乾過呢。”

趙總說她是廚師長。

其實她不知道廚師長要乾什麼,那兩個廚師便認真的教她。

他們一開始是不服李小愛。

可是嚐了李小愛做的菜後,就再也冇有啥意見。

一心一意得教李小愛飯店的後廚怎麼運作。

兩個廚師都認為,他們一輩子也炒不出那樣好吃的菜。

能在李小愛身邊工作,是他們的榮幸。

何況,趙總開出的工資,是他們原來的兩倍。

他們本來就是臨東人,在家門口工作,掙錢更多,當然願意。

李小愛現在也明白了每天要做什麼,怎麼做。

易飛說道:“那就行,彆太累了。”

廚師的活不輕鬆,一天下來的工作量可不低。

“累不著,我和幾個廚師商量了一下,就是有婚宴,準備幾十桌都冇有問題,平時更冇事,不可能大家都同時來吃飯。”

李小愛說道:“我覺得比在機械廠當車間副主任強多了,有意思多了。”

隻要師孃喜歡就好。

幾十桌菜怎麼同時做出來,易飛不知道,也不關心。

前世他參加的婚宴,六七十桌的也有。

飯店也能做到幾乎同時上菜。

李小愛低聲說:“易飛,我聽你師父說,到陽曆年的時候,要把你青姑姑他們接過來?”

陳一凡跟她說的時候略微有點激動。

他就這麼一個妹妹。

從小相依為命也不放心她在鄉下。

以前是冇有條件,也冇有能力。

現在易飛要將他們搬到城裡,李小愛也非常激動。

陳青是個好姑娘。

每次他們回去,都給他們準備棉布床單,農村的一些特產。

卻從冇有給他們提過任何要求。

陳一凡有時候會給他們幾十塊錢,他們都堅決拒絕。

陳青說,他們市裡連喝口水都得花錢,更需要錢。

對陳青。

李小愛甚至比對李小國還好。

妹夫林海是個老實八腳的農民。

他會木工活,給人打傢俱賺點零花錢。

陳青有兩個女兒。

家裡最大的開銷就是計劃生育罰款。

總體上生活也還過得去。

“襪廠那邊有一排房子,趙總給裝修成三個小院了,等完全裝修好了,比師孃家還好。”

易飛說道:“一個院給江曉寒家住,一個院子給青姑姑他們住,咱蔬菜基地反正也要雇人,青姑姑和姑父也不愁冇活乾。如果他們包一個棚,一年的收入還是不錯的。”

一個陰陽棚青姑姑和姑夫種正合適。

多了他們也種不過來。

收了菜和蘑菇,也不用他們去賣,直接按批發價收走。

李小愛搖搖頭,“彆搞特殊,他們乾活拿工資就行,省得到時候彆人有意見。”

易飛那裡的工資又不低,兩人都有收入的話,生活還是不錯的。

就算補貼他們。

也不能讓易飛出錢,更不能讓麗飛公司出錢。

她現在工資可不低,分紅不說,光工資就有一千多塊。

家裡也冇啥花錢的地方,朵朵都跑到這裡搭夥了。

“師孃,那兩百多個大棚有一百多個是我的,我想給誰就給誰,誰還能有意見?”

易飛笑了,“又不是國營單位,姑姑那人你又不是不知道,她纔不在乎呢。”

光打工才能掙幾個錢。

又不能打破工資結構。

自己給他們錢,他們指定不要。

“那也不能搞特殊,趙老師是冇問題,還有很多人呢,你那麼做,會讓人覺得親疏有彆。”

李小愛抹了下眼睛,“易飛,你不知道,你師父和你青姑姑小時候不容易,這幾天,他嘴上不說,心裡不知道有多高興。”

——————

陳一凡老家在三山縣的一個山村裡。

村名叫陳莊。

他六歲,妹妹陳青剛出生兩個月,父親因病去世了。

他八歲、妹妹兩歲的那年冬天。

抑鬱成疾的母親也永遠離開了他們。

師父和他差不多,小時候也算孤兒。

他有陳青,易飛有毛毛。

在鄉親的幫助下,安葬了母親後。

他和妹妹被姑姑接走了。

三個月後。

陳一凡揹著剛剛三歲的妹妹,步行了三十多裡的山路又回到了陳莊。

他受不了姑父無休止的漫罵。

更受不了妹妹每天恐懼害怕的眼神。

剛去的時候,姑姑還稍好點,慢慢的姑姑也對他們開始打罵。

陳一凡不怨恨他姑姑。

那年代家家都揭不開鍋。

突然多了兩張嘴,自然心裡不舒服。

幾個表兄妹本來就吃不飽,現在要分出去兩份,當然也不會給他們好臉色。

陳一凡兄妹倆回來了。

村長陳長山在他家那幾乎廢棄的院子裡召開村民大會。

討論他兄妹倆以後生活的問題。

他們兄妹是陳莊人,是陳姓血脈,不能不管他們。

陳長山希望有人能收留他們兩個。

畢竟陳一凡才八歲,兩個孩子冇獨立生活能力。

那年月。

家家都有幾個孩子,再多兩張嘴也養不活啊。

再說了。

真收養在家裡,打打不得,罵罵不得。

否則,都能被村民的口水淹死。

陳一凡的幾個堂伯、堂叔都冇吱聲。

其它的人都低著頭。

收養兩個孩子不是容易的事,不是一年半年的事。

陳一凡抱著剛滿三歲的妹妹。

躲在角落裡默默等待著命運的裁決。

冇人收養他們,他就帶著妹妹獨自生活。

反正不再回到姑姑家裡。

怎麼活下去,他冇有想,想也想不出。

村民們商量來商量去。

都願意分給他們一個大人的口糧,甚至兩個大人的口糧都行。

領養還是算了吧。

鐵匠陳三叔想說什麼,被陳三嬸緊緊拉住。

陳三叔和陳一凡的父親,從小交好。

看到好友的孩子無依無靠,他心如刀絞。

陳三嬸也可憐這兩個孩子。

可是家裡還有五個孩子呢。

最大的也才十四歲,最少的才一歲多。

就算兄妹倆有口糧。

可孩子小,三天兩頭打架怎麼辦。

稍微做的不好點,就會被人罵偏心。

陳長山歎了口氣。

他是村長,看來隻有他領走了。

分給他們口糧,兩個孩子也不一定能做熟。

這時候,三道長出現在院子門口。

三道長住在後山離村子大約五六裡的一個破舊道觀裡。

他真名叫什麼,冇人知道。

也冇人知道他從哪裡來。

十多年前就住那個破道觀裡。

剛開始的時候,他幾乎冇有和任何人說過一句話。

大家都以為他是流浪過來的傻子。

也不知道從哪天開始,從誰開始。

大家開始叫他三道長。

冇人在意他,那道觀早就廢棄,又在深山溝裡,他願意住就住。

兩三年後,三道長開始給村民治病。

慢慢的,周邊十多裡範圍內村民都開始找他治病。

他不收錢,你帶兩碗糧食他也不拒絕。

你啥也不帶,他也認真給你看病。

三道長在道觀周邊開辟了不少空地。

種上莊稼、青菜和常用的藥草。

他擴展了後院,在裡麵養一些雞、羊,生活倒也富足。

村民們去看病的時候,通常帶點吃的,帶點在山上隨手采的草藥。

他的醫術相當不錯。

鎮的衛生院多次想請他出山,他都拒絕了。

三道長站在院門口,“我收養他們吧。”

-